印度总理莫迪近日在日本的一番表态,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8月29日,他在东京接受《读卖新闻》采访时直言:“印中紧密关系对构建多极化世界至关重要。”这句话不仅是莫迪执政以来对华最积极的公开表态,也被普遍视为印度外交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和新尝试。莫迪的话语背后,折射出印度在复杂国际格局下的深层次考量。
01 东京发声的深层寓意
莫迪之所以选择在访问日本期间做出对华友好表态,本身就带有象征性意义。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日本在印度外交中占据关键位置,而莫迪在此场合强调中印关系的重要性,至少传递出三层信号:
首先,这是对印度外交独立性的再一次强调。莫迪将印中关系置于全球多极化的框架下,表明印度不愿在大国博弈中沦为附庸。其次,这是印度在平衡多方关系上的延续动作。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中,印度始终保持对华政策的独立性,此次发声进一步凸显这一立场。最后,这一表态也为莫迪即将到来的访华行程营造氛围。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结束日本行程后直接前往天津,参加上合峰会,这是他时隔七年再次访华,其外交节奏耐人寻味。
02 经济利益驱动政策转向
莫迪在采访中特别提到:“两大经济体携手有助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这句话点明了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现实驱动力——经济利益。数据显示,2023年中印贸易额达到1362亿美元,同比增长6.2%;中国依旧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对印顺差高达1010亿美元;印度自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占比超过45%,其中包括大量制造业关键中间品。这些数据说明,中印经济关系虽有摩擦,但互补性极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印度的“印度制造”战略亟需依靠中国的资本、技术和零部件支持。莫迪的表态正是这种务实取向的直接反映。
03 “多极化”理念背后的战略自主
莫迪在采访中多次强调“多极化”,这不仅仅是一个外交辞令,而是印度长期奉行“战略自主”政策的延续。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拒绝追随西方对俄制裁,已经展现出明显的独立性。而在处理中印关系时,莫迪强调“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再度释放出印度坚持独立外交的信号。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正试图在中美之间扮演“平衡者”,既希望通过安全合作维系与美国的关系,也不愿放弃与中国的经济往来,以此实现利益最大化。
04 国际局势中的印度考量
莫迪此时发声并非偶然。国际局势正发生三大变化:首先,西方对俄制裁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凸显出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崛起;其次,美国正处于大选周期,其对外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最后,全球南方国家的话语权正快速上升。印度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试图通过上合组织、金砖机制等多边平台增强自身影响力。改善对华关系,有助于印度在这些平台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同时,印度在2023年担任G20轮值主席期间积累了外交自信,更加坚定了其在国际舞台发挥主导作用的意图。
05 关系改善的现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中印关系改善并非空谈,而是有具体进展作为支撑。在边境问题上,两国已完成多轮军长级会谈,并在多个敏感地区实现脱离接触。在经济层面,中国对印度的投资逐渐回升,多家中国手机厂商扩大在印生产规模。在多边议题上,中印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保持沟通与协作。这些实际进展为莫迪的积极表态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使中印关系“回暖”更具现实意义。
结语:大国博弈中的新篇章
综合来看,莫迪此次在东京的发声,标志着印度对华政策迈入新的阶段:既坚持战略自主,又展现务实与灵活。这一转变不仅是对国际格局变化的回应,更是出于印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世界正处于秩序重塑的关键时期,大国互动需要新的智慧与思维方式。莫迪的“多极化”理念传递出一个启示:在国际关系中,永恒的不是朋友或敌人,而是利益本身。中印两国如何突破历史包袱,走向合作共赢,将是对双方领导层政治智慧与战略远见的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