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4日报道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22日报道,中国当局发布了针对社交媒体和其他非官方渠道上快速增加的医疗“自媒体”账号的新规定,以遏制虚假和误导性医疗信息的网络传播。
报道称,8月1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这一新监管框架的通知。
新规的文件名为《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
通知明确要求“自媒体”账号对发布转发医疗科普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通知还强调,网站平台应进一步完善医疗“自媒体”账号资质认证工作。
报道指出,8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还联合发布了详细的《医疗广告认定指南》。
官方媒体援引市场监管总局广告监管司市场稽查专员谷保中的话说,指南为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划定了更为清晰的红线和底线。
谷保中说,医疗广告与医疗信息、医疗健康科普在表现形式上愈发接近;部分不法经营者假借“科普”的外衣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甚至虚构“名院”“名医”吸引患者就医等乱象时有发生。
报道称,当局一直在打击“黑医生”“黑医院”和欺骗性广告,而微信、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也收紧了内容审核,删除了数以万计的违规账号。
据官方媒体报道,2025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医疗广告违法案件1666件,罚没金额1278万元人民币。
然而,公众对健康信息有着强烈需求,健康内容生产也存在强大商业利益。
行业报告显示,超过92%的全国网络视听观众曾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健康科普内容。
报道指出,许多无证医生,甚至包括一些认证医生,利用社交媒体误导公众,经常推广未经证实的疗法、违规导医导诊,或在其内容中嵌入促销链接以获取经济利益。许多账号还借助人工智能生成脚本,以快速生产大量与健康相关的内容。
本月发布的新规定明确了“什么是医疗广告”。
只有依法设立的医疗机构才允许发布医疗广告。其他任何人,包括自封的“健康网红”,都不得发布。以“健康小知识”等形式对特定产品和服务进行隐蔽推广的内容将受到处罚。
据报道,平台现在必须对账号资质进行分类和核验,确保医生资质得到清晰展示,并确保其来自官方渠道。
通知要求,引用转载专业医疗科普内容、引用医疗安全等旧闻旧事、结合医疗领域素材摆拍剧情、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医疗科普信息、分享传播真实健康经历的,需严格标注信息来源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编译/朱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外景(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