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惩戒的认知困惑,厘清家校育人责任边界,新天地家园北社区团总支邀请律师,面向辖区居民及青少年家长,开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专题讲座。
开场时,律师以“教育该不该有‘戒尺’”引发讨论,结合近年来“老师不敢管、家长怕孩子受委屈”的教育痛点,点明《规则》出台的核心意义:“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规范行为、引导成长的‘纠错工具’,既给教师依法履职的底气,也为学生健康成长划清安全线。”一番通俗解读,迅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为让解读更易理解,律师还分享了典型案例:某学生因多次课堂玩手机被老师暂扣设备并要求家长配合教育,家长起初认为“老师小题大做”,经律师对照《规则》中“暂扣违规物品属合理惩戒”的条款解读后,主动与学校沟通,最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课堂习惯。真实案例让抽象的规则变得具体,现场听众频频点头认可。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家长们纷纷抛出疑问:“孩子被惩戒后抵触上学怎么办?”“如何区分正常批评和侮辱性语言?”律师逐一耐心解答,尤其针对“情绪疏导”给出建议:“家长要先倾听孩子的感受,再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让孩子明白‘惩戒是为了更好地成长’,而非否定自身价值。”专业又暖心的回应,让家长们吃下“定心丸”。
讲座尾声,社区工作人员为现场居民发放《规则》要点手册,方便大家后续学习。
居民王女士表示:“以前总担心孩子在学校被‘管’,听完讲座才明白,合理的惩戒是对孩子的负责,以后会更理解学校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