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赵德龙 李博 王永胜 马鑫 刘子靓 张盼
通讯员 唐俊 田智松 谢阳 张乐昕
8月1日上午9时,第三届来凤国际藤茶大会在湖北来凤县龙凤文化中心开幕。大剧院舞台上,意大利慢茶联盟主席马可·贝托纳授予来凤县“世界藤茶之乡”牌匾。
来凤县主会场采用中英双语主持,会议在武汉、迪拜、墨尔本设分会场,通过新华社、湖北日报等近20家中央和省级媒体进行同步直播。开幕式现场发布的15款藤茶系列新品亮相,30年前的一根野藤,如今已长成了破20亿元产值的“金叶子”。
活动现场
来凤获“世界藤茶之乡”称号
意大利慢茶联盟主席马可·贝托纳表示,藤茶是一种国际化的饮品,其天然的甜味和独特的芳香深受国外消费者喜爱。
来凤藤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野生栽培”方式,既保护了森林生态,又保留了茶叶的药用和芳香特质。此外,来凤的产业模式将小农户与现代标准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范例。国际慢茶联盟经过严格评估,将来凤县定为“世界藤茶之乡”,认可其在文化遗产、可持续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就。
大会推出藤茶啤酒、中药饮片、精油等五大类衍生产品,展现精深加工突破。
活动现场
大会现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现代广告研究中心研究员雷颜旗发布《来凤藤茶品牌营销传播研究报告(2025)》,提出来凤藤茶的品牌升级战略,通过“茶叶品牌创新六力模型”系统化提升产品力、叙事力、资源力、生产力、营销传播力和贡献力,旨在将其从传统保健茶转变为“苦尽甘来”的身心疗愈东方文化IP,实现全球触角、情境参与和可持续生态工程。恩施州农科院院长沈艳芬发布地标修订标准,为全球藤茶产业提供“中国方案”。
产学研沙龙环节,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藤茶集团董事长汪天祥等各界代表,畅谈近年来来凤藤茶产业的变化,以及从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角度谋划下一步发展路径。大家建言,政府、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要协同发力,通过标准制定、技术升级、业态创新和品牌国际化推动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株藤蔓崛起为22亿元产值
开幕式来凤主会场同步连线武汉、墨尔本分会场,印证藤茶“跨山海、联世界”的产业格局。
现场集中签约22个项目,分别为藤茶合作项目2个、招商引资项目10个、采购协议10个。采购协议签约金额达2.55亿元。
藤茶新品发布
当天,来凤县龙凤文化中心广场举办全国藤茶系列产品展销展览,100家企业展示非遗工艺、新茶饮及跨境合作成果。
在现场,来自澳大利亚的嘉宾沙琳·约翰斯顿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来凤藤茶尝起来有点甜,并且茶水颜色也非常好看,她将带一些茶叶回澳大利亚。
来凤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叶面天然覆有白霜,茶水微苦回甘。来凤藤茶有着近千年的饮用史,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中的“古茶钩藤”,陆羽《茶经》将其正式命名为“藤茶”。
主题沙龙活动现场
经过近30年发展,截至目前,来凤县藤茶种植面积10.2万亩,共开发7大系列238个产品,年产值达22.53亿元,带动2万余户农户增收,着力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藤茶全产业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