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讲清楚基本运算律(快为你家小学生收藏)

   日期:2025-09-09    作者:5pv2g 移动:http://252fm.essoso.com/mobile/quote/552.html

小学学到的运算律是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它们非常重要,从现在开始,它们就要频繁使用在计算里了。


所以,孩子们必须理解透彻。



好,我们先说交换律。


图片



一、交换律


说交换律之前,我们要先说[相等]。


等号,在数学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孩子们会遇到比大小的题目。

比如说4+7与9+2谁大?


这里是要填“=”的。


那么相等意味着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4+7=11,9+2也等于11。


11与11相同,所以是相等的——这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理解。


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一个数与另外一个数相等,就意味着它们在数轴上的点是重合的。


图片


明白了这点,我们才好往下证明交换律


现在:

1+5+6=12

6+1+5=12


我们把数字交换了位置,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


我们就可以说加法有交换律吗?

不,这是先验的经验,不叫数学证明。


我们要假设任意数,a.b.c都符合。


看下面的数轴演示。


无论是a+b+c,还是a+c+b,交换位置后,最终在数轴上重合了(这里我们不能说相等了,因为没有明显的像11一样的表象相同)。


如此,我们才说加法符合交换律。


图片


我们设的是ABC是任意数。


小学课本上ABC是自然数。


小学的数系只到自然数、分数、小数,基本上在正数的范畴内运算。


我们都知道还有负数,无理数、超越数……




那么,交换律对于这些数也是成立的。


拿负数举例子。


看下面的数轴演示。

无论我先加哪个数,最后的结果在数轴上都是重合的。


图片


其实减法,加减混合,除法也是符合交换律的(最直观的你可以弄几个数试一试)。


只是我们不这样说。


到初中数系扩展之后,我们把前面带减号的都称为负数,负数之间的运算本质上也是加法运算。


一个定理的表达要简洁、覆盖更多的范围。


如果单说加法交换律,就能够把很多事情统一起来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引入其他的概念了。


说的太多,小学生是非常容易迷糊的。


到中学数系扩展之后会,会给学生们演示:

负数也符合交换律、

代数式也符合交换律、

无理数也符合交换律……


甚至到高中后:

虚数也符合交换律,

向量也符合交换律。


结合律、分配律都是如此。


只要是在有限的范围内,都适用。(无无限数列不适用)


图片


到这里总结一下:




好,下面我们说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很好说。

因为乘法就是加法——乘法是重复的加


既然是重复的加,无非就是多加几次,本质上是一样的。


所以,乘法交换律不需要特别证明。


如果想给孩子讲的话,可画一个长方形。

它的边长是6和3。

用长乘以宽和用宽乘以长,它的面积还是这个面积。


这样很简洁。


或者,你就在数轴上演示3个6和6个3(a个b与b个a),最后是重合的。


图片


图片



二、结合律


加法和乘法都有结合律。



a+b+c=a+(b+c)


也就是说给b和c加一个括号,整体算式的优先级变了。


先计算b+c。


没有关系,在数轴上演示一下。


图片


优先级换了后,其实就是计算顺序变了。


顺序变了,跟加法交换律换一换位值没有太大区别(说法上的不同)。


然而,在实际应用上造成的结果却很不一样。


68+53+47=168

68+(53+47)=168


计算简便程度不同。




乘法加上括号后,也是改变了优先级。


比如a×b×c与a×(b×c),从先算a×b换成了先算b×c。


那么a个b与b个c,先算哪个,在数轴上的结果都是重合。不再演示。


区别还是计算的简便度。



另外,我们用长方体演示一下(方便你给孩子讲解)。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长××高。


那我们翻转一下长方体,宽和高就变成了长和宽,长就变成了高——结合律的体现。


这一种方式比较适合给孩子说,但不是严格的结合律证明。


图片


另外,减法和除法有结合律吗?


通常123-64-36,我们可以写成123-(64+36)使计算简便,但我们不说这是减法的结合律。


有的人叫它减法的性质,同理还有除法的性质。


比如600÷2÷5,可以写成600÷(2×5)。


换成实际的例子是:


我们可以算一共摘了几个,再用总数去减——123-(64+36),也可以一个一个减——123-64-36。



仔细揣摩一下,这也是结合律的体现,前面我们说过,所有运算本质上都是加法。


图片

图片


只是太麻烦了,我们不这样说。


这一点我们知道就行,在今后的运算中,会悟出来的。


小结一下:



三、分配律


加法为什么没有分配律了?只有乘法有?


看下面这个图,求长方形的面积。


图片


上图演绎了分配律。


它在加法里,不这样表达——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用加法就是反复加。


所以,只有乘法,才有这样的表达。


分配律是乘法基于加法的延伸。


用长方形、正方形演示都可以。

还可以用乘法的本质来说明。


25×(4+8)=25×4+25×8


这里一共有12个25相加,我们可以4个25加上8个25.


按照这样的方式理解,分配律反过来正过来你都能用。

而且25×(15-7)你也知道如何分配。

15个25,减去7个25.


这就是学习为什么要抓住底层原理——

能帮你触达更多。


图片


还有,除法有分配律吗?


有。


(600-400)÷2=600-400)×½——可用乘法分配律。

600+400)÷2=600+400)×½——可用乘法分配律。


不过,还是那句话,中间还需要倒腾一步,不难为孩子们。


孩子们只需要记住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将来的,将来再说。


小结一下:



四、目的


到这里,我们来说一下,使用运算律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简便。


小学现在叫简便运算,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本,内容量不大,但是使用运算律,主要演练场景和计算诉求还是【简便】。


在这一点人教版的重视程度更高一些。


到初中、高中要使用代数式推理演绎。


那么长的代数式你如何理顺它、让它显现出【端倪】、方便你解题或者方便你解决实际问题?


使用运算律。


到时候不止有基础运算律,还有跟其他公式的配合使用。


所以,本质上就是为了方便,这一点跟孩子讲清楚。


图片

图片


好,这就是今天的分享了。

有不成熟的地方,欢迎留言指正。




谢谢阅读,本文结束。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