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检察工作直面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迫切期待,每一起案件都承载着法律温度与民生分量。作为刑事检察部门的一员,同时肩负着部门负责人的职责,我始终在思考:如何立足岗位践行 “检察为民” 的初心?如何通过履职让群众在案件中感受到司法公正?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252fm.essoso.com/file/upload/202508/19/101558322.jpg" />
聚焦主责明定位厘清 “我能做什么”
刑事检察部门的核心职能是刑事案件办理,作为刑事检察部门的检察官与部门负责人,虽责任相通却各有侧重,唯有明确职责边界,方能精准发力。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252fm.essoso.com/file/upload/202508/19/101558732(1).jpg" />
以检察官身份履职,守牢司法公正底线。作为一线检察官,高质效履职需锚定三个方向:转思路归本源。严格遵循上级院及省市县委工作部署,紧扣 “回归主责主业、回归依法履职” 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实际办案中,既不越位抢功,也不缺位失责,以精准履职彰显刑事检察的核心价值。抓质量守底线。始终牢记 “100-1=0” 的司法准则,坚守案件质量生命线。对待每一起案件,无论案情繁简、标的大小,都坚持 “小案不小办、小案不小看”,严格落实证据裁判原则,强化证据审查,精准适用法律,将 “三个善于” 要求融入办案全过程,确保指控有力、裁判公正。强监督提质效。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实质作用,持续推进 “挂案” 清理和侦查活动监督,让监督既有力度又有精度。同时紧盯审判监督职能,加强判决书审查,提升监督线索发现能力,以精准监督维护司法权威。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252fm.essoso.com/file/upload/202508/19/101558512.jpg" />
以部门负责人身份担当,筑牢规范管理根基。作为部门负责人,需在 “实管” 上立规矩、建机制。严管理促规范。结合干警业务能力与性格特点,科学划分职责分工,尤其注重发挥副职的桥梁纽带作用,确保各项工作部署有跟踪、有落实。加强对外文书审核把关,对重大案件实行全流程跟踪监督,从源头防范案件拖延与舆情风险。重审批提质效。案件管理不能停留在形式审批,更要凸显实质把关作用:对需提交检察官联席会讨论的案件,主动提醒承办人启动程序;对可通过自行补充侦查完善证据的案件,引导承办人减少退查、提升效率;对案管通报问题及高发案卡填录错误,及时汇总形成清单,组织部门集中学习整改,以细节管理筑牢案件质量防线。抓学习强本领。针对部门干警业务短板,制定精准化学习计划,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补强弱项。结合办案分组推行 “以老带新” 机制,让资深检察官手把手传授办案经验,推动部门整体业务能力提升。
锚定质效谋突破明晰 “我能干什么”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刑事检察工作的核心追求,需要从办案质效、协作联动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精准办案提升司法效能。把好 “提前介入关”,对介入案件的实质审查情况、侦查方向引导效果进行复核,从源头减少因证据不足导致的退查。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常态化推行跨部门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多视角研讨确保案件定性精准、处理得当,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与时间的检验。以内外协作拓展司法价值。树立 “全局一盘棋” 思维,在个案办理中注重挖掘关联线索,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深入剖析案件背后的共性问题与机制漏洞,通过撰写调研文章、发布检察建议等方式做好 “后半篇文章”,将个案办理上升为类案治理,以司法智慧推动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明确 “能做什么” 是履职前提,做好 “该做的事” 是责任担当,最终都要落脚到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的价值追求上。未来,我将切实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干警日常监督与培养,带领团队持续提升业务能力,以扎实行动践行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的庄严承诺。 (李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