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2025年以来,崂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工作职责,全力提升社会保险服务水平,助力企业减负增效、轻装前行,推动人社领域营商环境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聚焦惠企纾困,推动政策落实“见力度”
崂山区精准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和降低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政策,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截至5月底,共计减征失业保险费约4480万元、工伤保险费约1146万元,惠及全区2.01万户企业,用“真金白银”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崂山区深入推进企业年金制度落地,组织召开企业年金标准化服务驿站建设推进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设立年金建立中长期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广补充工伤保险和伤养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障制度,充分发挥补充工伤保险及职业伤害保险在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和保障员工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截至6月底,全区参加补充工伤保险及职业伤害保险人数共计达到4178名。
聚力流程优化,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崂山区社会保险服务大厅分为自助服务区、征缴办理区、综合办理区,简单业务由导服帮办人员引导至自助服务区通过一体机或外网电脑自助办理,复杂业务如参保缴费、退费补缴等在征缴办理区一链办理,工伤认定、工龄认定、养老保险待遇等业务在综合办理区一窗受理,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上半年,大厅自助服务及窗口业务办理量达到2.4万余次。
此外,崂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推进社保服务“掌上办”,在“崂山人社”掌上政务平台中接入“青岛人社办事大厅”“爱山东”服务,参保登记、增员减员等高频事项可直接通过手机办理;同时,开发智能咨询、政策法规搜索、提前预约等功能模块,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建立工伤认定领导小组合议机制以及“工伤+仲裁”“工伤+监察”联动机制,推动工伤认定精准提速。
狠抓作风建设,展现社保服务“新温度”
崂山区大力开展服务质效提升行动,认真落实“无权否决”“好差评”工作机制,截至6月底,窗口评价好评量达到2.1万余个。常态化开展青岛市社保系统“身边一件事”服务活动,通过为企业和群众帮办代办一件事、解决一个难题等务实举措,解决好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半年帮办代办各类事项3300余件,解决疑难事项200余件,接听回复各类热线咨询电话2.4万余个。
崂山区建立延时办和周六预约办机制,满足企业、群众错峰办事需求,缓解企业、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问题;截至6月底,通过延时办、预约办解答咨询和办理业务共计1200余次。同时,崂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业务骨干,通过进企业、进园区及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企业关注度高的工伤认定、延迟退休、病残津贴等社会保险政策进行讲解,现场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六类行业工伤预防培训、现场体验培训等,上半年崂山区参训人数达2500余人,计划完成率位居青岛市第二,有效提升了企业职工安全防范意识。
强化创新驱动,打造智慧服务“新高度”
崂山区继续完善全国首创的“企业简易注销社保联检”服务平台(打通社保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前移社保缴费核查关口,实现企业注销退出与社保缴费核查的智慧化联动),结合近三年运行情况,对功能模块进行优化完善,切实提高联检服务办理效率,提升企业遵法守法诚信意识,助力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崂山区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大力推行企业职工“参保一件事”“退休一件事”联办服务,实现职工参保、退休业务的“一网通办”;通过改革,职工参保关联事项办理环节由43个减少至19个,精简办事材料21项;职工退休关联事项办理环节由4个减少至1个,精简办事材料10项。搭建基于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政务智能问答服务平台,基于政策文件、业务经办及通话录音等数据,借助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互联网+科技智能+政务服务”,提高咨询服务智能化处理能力和服务质量,目前已完成项目平台框架搭建。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崂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始终秉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优作风打造人社服务“金名片”,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保驾护航,奋力书写新时代优化营商环境的“人社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