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喝粥
许多人认为喝粥是一种温和的养胃方式。其实,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在术后恢复期或急性胃肠炎后,短期摄入粥类确实有助于营养补充和胃肠功能恢复。
然而,长期依赖粥类并不可取。研究表明,长期喝粥可能导致胃功能退化。粥类食物过于软烂,无需胃部过多蠕动即可消化,长期如此会使胃的消化能力减弱,反而不利于胃部健康。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群,喝粥还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不适。

饭后立即喝茶
不少人习惯饭后一杯茶,认为能“刮油”助消化。但此习惯可能增加胃部负担。茶叶中富含鞣酸,它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等结合,形成不易溶解的鞣酸蛋白复合物。这些复合物不仅可能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增加胃的排空负担。
同时,茶叶中的咖啡因会刺激胃壁细胞分泌更多胃酸。饭后胃本就处于充盈和消化状态,额外增加的胃酸,对胃黏膜屏障脆弱者无疑是雪上加霜,容易诱发或加重疼痛、灼热感。因此专家建议,饭后至少间隔1—2小时,待胃内食物排空一部分后再饮茶较为适宜。

空腹吃水果
水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空腹食用某些水果可能刺激胃部,特别是柿子、山楂、黑枣、未成熟的香蕉等,它们含有较高的鞣酸和果酸。鞣酸在胃酸作用下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硬块,果酸则会直接刺激胃黏膜,促使胃酸大量分泌。
对于本身胃酸分泌旺盛或有胃炎、溃疡病史的人群,空腹食用这些水果极易引发胃痛、反酸、烧灼感,甚至胃痉挛。推荐将水果作为加餐,安排在两餐之间或餐后少量食用。

过度依赖胃药
有些人稍有胃部不适就服用胃药,认为这样可以快速缓解症状。然而,过度依赖胃药可能会掩盖真正的胃部问题,延误病情。例如,早期胃癌的症状有时与普通胃炎、消化不良相似,自行用药缓解症状,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长期服用强效抑酸药同理,虽然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症状,但也可能导致胃内环境改变。
正确的做法是当胃部不适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规范用药,切勿将胃药当作“养胃”保健品长期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