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铜川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八月健康提示
2025-08-26IP属地 湖北4

八月铜川市进入高温多雨季节,全市气温显著上升,相对湿度增高,微生物繁殖活跃,应做好感染性腹泻、水痘、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等病种的防护工作,同时随着我市雨季来临,注意防范山洪、内涝等灾情,也要预防及关注暑期安全。

1.感染性腹泻预防

感染性腹泻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其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即病原体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手或物品经口进入人体。夏季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人群普遍易感。

(1)确保饮水安全。饮用安全水源,不喝生水;饮用水务必煮沸(高温能有效杀灭水中致病微生物),或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水、桶装水。(2)讲究食品卫生。在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谨慎食用水产品,尽量少食或避免生食、半生食螺蛳、贝壳、螃蟹等水产品。如需食用,务必彻底加热,煮熟煮透,同时避免在卫生条件差的流动摊点食用海鲜;注意食品新鲜度,不吃过期、腐败变质的食物;生食瓜果蔬菜前务必彻底清洗干净。(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接触宠物后务必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消毒;注意节制饮食,不暴饮暴食,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4)减少接触传播风险。避免与感染性腹泻患者接触,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水杯、便器、卧具等应注意消毒,避免接触传播。(5)增强自身抵抗力,调节饮食结构,合理膳食,加强营养,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6)勤洗勤换衣物、寝具,衣被、个人用品勤洗勤换,加强居室通风,减少病菌接触机会。

2.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如咳嗽、打喷嚏)或直接接触水疱液传播。常见于儿童,症状包括发热、全身性斑丘疹和水疱,可能并发皮肤感染或肺炎。该病传染性强,潜伏期约10─21天。  

(1)及时接种水痘疫苗,儿童满1岁后及时接种,成人未感染者建议补种。(2)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同时水痘病毒可通过眼、鼻、口黏膜入侵人体,应教育儿童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黏膜处。(3)减少前往人群密集且通风环境差的场所,如密闭游乐园、商场等,患者需居家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才可结束隔离。(4)加强室内通风,每日开窗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尽量维持室内相对湿度达到40%─60%,有助于病毒沉降。

3.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尤其是猪后,再经叮咬将病毒传给人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夏秋季节(7─9月)多见。

(1)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所有适龄健康儿童均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2)应做好防蚊、灭蚊。家居环境中可以使用纱门、纱窗、蚊帐防蚊,室内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庭卫生杀虫剂驱蚊、灭蚊。(3)做好家庭和畜(禽)舍环境卫生,排清可能滋生蚊虫的积水,进入多雨汛期一定要注意定期“翻盆倒罐”清积水。(4)做好个人防护,如外出活动时应避开蚊虫喜好的阴暗隐蔽环境,穿浅色长袖衣裤,也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5)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嗜睡等可疑乙脑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4.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如共用针具、无保护性行为或母婴垂直传播)。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症状包括乏力、黄疸和食欲减退,部分患者无症状但具传染性。  

(1)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首剂,1月后接种第二剂,6月接种第三剂,保护率可达95%以上;成人未免疫者需完成三剂次接种。(2)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如剃须刀、牙刷、指甲刀、修眉刀等物品,该类物品引起皮肤出血时,均可能导致乙肝病毒通过血液进行传播,因此做到私人物品专人专用,防止感染。(3)安全性行为中使用避孕套,减少乙肝病毒通过体液传播的风险。(4)各公众场所(如医院、诊所、美容院、公共浴池等)负责人员应确保所用器械严格消毒,一次性器械不得重复使用。  

5.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致命性人畜共患病,通过感染动物(如犬、猫)的咬伤或抓伤传播。病毒侵袭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恐水、痉挛和瘫痪,一旦发病死亡率近100%。潜伏期通常1─3个月。  

(1)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教育孩子不要挑逗、玩弄猫狗等动物,不打扰进食、睡觉或看护幼崽的狗,不让动物舔舐自己的皮肤伤口处。(2)如被动物咬伤,保持冷静,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并尽快就近前往规范犬伤处置门诊接种狂犬疫苗,不可抱有侥幸心理。(3)家养宠物的居民应按我市养犬条例规定,定期对爱犬接种兽用狂犬疫苗,办理合法登记证,出门遛狗时确保牵引绳不离手,防止出现宠物伤人事件。(4)进行野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物,减少肌肤暴露风险。  

6.高温中暑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人体因热平衡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引发的急症,为非传染病,但8月高发。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减弱、体质虚弱、对高温适应能力差、过度劳累以及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都会增加中暑风险。

(1)避免高温时段(10:00─16:00)长时间或剧烈的户外活动,外出时应做好个人防晒工作,佩戴遮阳帽、使用防晒霜。(2)及时补水,每日饮水不少于1.5升,在大量出汗后应补充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等饮品。(3)关注高危人群(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出现可疑中暑症状(头晕、恶心、眼花等)立即移至阴凉通风处,及时解开紧绷的衣物,确保呼吸畅通,同时进行水分补充并及时就医。(4)保持室内通风,注意室温,温度过高时及时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工具。(5)户外工作者应严格遵守高温作业规程,根据气温预报,调整好作业时间,在户外作业时一定要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7.青少年意外伤害预防

暑假家长要特别注意防范儿童青少年溺水、交通事故、跌倒和坠楼、触电、烧伤烫伤等意外伤害。

(1)家长应对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安全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热水瓶、消毒液等物品应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位置,厨房刀具等尖锐物品要放置妥当;家中用电设备和电源要远离儿童触及范围;不要让儿童攀爬窗台;儿童要远离有毒药物、化妆品、打火机等物品。(2)家长应教导孩子不要去危险的地方、不采取危险的行为。例如,不去未开发的景区探险,不在无人看护的河流、池塘或水库游泳,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闯红灯等。如遇到同伴溺水,孩子千万不要自己强行救援,应大声呼救请周围的人帮忙救援。(3)在儿童饮食起居方面,要做到新鲜、无毒,防止食物污染变质。严禁低龄儿童吸食果冻等胶状食物,防止堵塞呼吸道。(4)注意培养儿童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的行为习惯,学习自救技能。家长应做好监护,尽量避免未成年儿童独自在家,多陪伴儿童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