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理业务太方便了,工作人员态度也好,以前要跑好几趟的事,现在一次就办完,必须打满分!”
群众在办理不动产登记相关事宜。
7月24日,在贵州省贵定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办事群众邓雯云刚递上身份证,工作人员便微笑着接过原件,不到1分钟便完成了复印。邓雯云手里的叫号单还没焐热,材料提交已完成,这样的场景如今在贵定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已成常态。
曾经,不动产登记是让群众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多头跑、材料多、耗时长。而现在,贵定县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用一系列“硬举措”托举“软服务”,让这一切成为历史。该中心将不动产登记、交易、税务、水电气过户等关联业务“打包”进综合窗口,群众取一次号、递一套材料就能同步办完所有手续。截至目前,15597件登记、交易、缴税业务实现“一窗受理”,939件二手房过户顺带完成水电气更名。
群众通过不动产自助查询终端查询相关信息。
正如工作人员唐梅所说:“现在群众办不动产证特别高效,我们先审核资料,齐全后做好准备再叫号办理,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方便,不用来回跑。”
效率的提升更体现在时限的“瘦身”上。“通过‘一窗制’改革,我们减少了5项办事材料,优化了3个业务流程。”贵定县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主任刘远杰介绍,法定30个工作日办结的业务如今3天内搞定,企业办事“当日申请、当日拿证”,抵押登记、注销登记等高频业务一天内即可领证,紧急情况还能走“绿色通道”2小时出证。此外,一手房业务办理时长从50分钟压缩到25分钟以内,二手房从100分钟压缩到50分钟以内。
贵定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一窗通办”的背后,是材料的“大减负”。过去让群众“拎着档案袋跑”的身份证、购房合同等材料,现在只需带原件审核,复印件全由部门间信息共享处理,群众平均少带50%的纸质材料。邓雯云没带身份证复印件却顺利办事的经历,正是这项改革的生动注脚。
技术的赋能让服务突破了窗口边界。通过“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银行网点成了抵押登记延伸点,房企售楼处变身登记服务站,法院查询查封也能线上办理。5432件业务通过这些端口办理,相当于让群众少跑了5000多趟路。
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相关业务。
服务的温度,更藏在那些针对特殊需求的贴心举措里。行动不便的群众坐在自家沙发上,就完成了登记;部分群众因身体原因办不了二手房买卖,工作人员带着资料上门全程协助。这样的上门服务已开展近10次,圆了特殊群体的“办证梦”。
遇到群众赶时间,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从不会“到点就下班”,相关工作人员会结合实际开启“绿色通道+延时服务”,加班办完手续还免费邮寄证书。
群众在办理不动产登记相关事宜。
“我们还与住建局、税务局等多部门协作,运用容缺办理机制解决房改项目办证难问题,打通7000余套住房的办证渠道,化解了部分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贵定县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主任刘远杰表示。
宣传员走进社区摆展台,用方言把“房产证丢了怎么办”等政策讲成“大白话”;20万余件业务办理量、5.8万余本不动产权证,丈量着服务的深度。从“办事难”到“办事易”,从“等服务”到“享服务”,贵定县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用“加速度”和“暖服务”,答好了这份民生答卷,让每一位群众都感受到效率带来的便捷、温情传递的暖意。(文/图 曾入龙、俱杰、刘润)